3)第三十三章 两种待遇_我的大明新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西征,巩固战争果实,然后鼓励大明百姓西迁,只要过去,就分发土地和生产物资,三年免税,五年减税。

  明文刊发的圣旨虽然有了一些作用,但是对大部分大明百姓来说,吸引力并不大。

  因为谁都知道那里是苦寒之地,与其向极西迁移,还不如迁移到东洲去,那里可是真正的粮仓,物华天宝。

  朱瞻基对此也无可奈何,转而想到了用后世的方法,那就是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建立生产建设兵团。

  那边地广人稀,在土地肥沃的地区建立卫所,利用卫所军来稳固统治。

  当然,这中间还是要有些差异,那就是朝廷准备大出血一把,为那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提供拖拉机这些种地的工具。

  土地再多,一家一户的生产力量也是有限的,只有有了拖拉机,一家一户才能种更多的地,有更多的收成。

  另外,朱瞻基也准备在国内实行退耕还林政策,凡是道路两边,河边的土地,全部不允许耕种,开始种树。

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淮河地区,一旦实行退耕还林,就会有不少农户失去土地,那么他们就只能向外迁移。

  特别是陕西,山西一带,那里的荒漠化情况还不算严重,陕北的黄土高原,现在还是大草原,到处青山绿水。

  如果继续垦荒,将会变成后世的荒原,现在粮食充裕,在哪里实行退耕还林,加快工业化脚步,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震荡。

  不过,这种政策的施行可不是那么简单,因为这涉及到了千家万户,甚至是勋贵,官员的利益。没有完善的补偿措施,只会让这项政策施行不下去。

  而如果全国性地退耕还林,各地的土地肥瘦不一,出产不一,需要制定相应合理的补偿措施。

  不患寡而患不均,任何一项全国性的政策,都需要经过多方评估和平衡,才能制定出来的。

  而对唐赛儿和郑英来说,他们现在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,也根本无法向西继续攻打了。

  论火力,大明军队势不可挡,可是这些士兵的人数太少了了。

  几十万人,要占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现在他们打的顺利,但是也只是逮着联军的主力在打,他们根本顾不上那些小镇和城市。

  名义上,大明占领了这些地区,但是如果连这片土地上的产出都控制不了,就算不上真正的占领。

  所以,在接到朝廷命令之后,他们就安稳地待在莫斯科和基辅,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。

  能够不用拼命,却能享受战胜的福利,就连军队也没有意见。

  唯一有些不甘的是郭昂,他现在还不知道,自己的功劳能不能把成安伯换成成安候。

  正统四十二年新年之后,一项项新的政策制定出来。除了必要的弹药供应,朱瞻基要求唐赛儿和郑英他们就近纳粮,不再耗费巨大的人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