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七十五章 探寻东洲_我的大明新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负殿下所托。”

  朱瞻基临走拍了拍他的肩膀,赞许道:“孤知道你在羽林卫学学业有成,如今又能忍受寂寞,不畏艰险,励志替我大明扬威四海,很不错!”

  朱瞻基身后的不少大员,看着杨道的眼神就变的热烈了起来。

  杨道身为杨士奇的唯一儿子,如今杨士奇虽然失势,只能在温泉别院陪太子养老,但是他在文臣之中的声名还是很高的。

  杨道有这个便利条件,更是娶了解家的女儿为妻,如今太孙丝毫不在乎他父亲站错队,对他格外赞扬。

  再加上他在羽林卫学与一大帮勋贵子弟为同窗,交游广阔。

  这杨道不管在文臣,勋贵,还是太孙眼里,都有潜力,以后发展无限。

  要是将他收拢帐下,也能结一分善缘。

  可惜啊,他明日就要出海,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,想拉关系也晚了。

  面对士兵,将领们,朱瞻基总有更大的包容心。因为如今这个时代,士兵们比文臣们的待遇差的太多了。

  在朱瞻基整顿海军之前,海军与陆军一样,士兵们不仅要训练,要种地,还要承担许多劳役工作。

  明朝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逃兵籍的情况,就是因为士兵名义上的待遇比文臣高,其实差的非常远。

  以大明的普通士兵为例,一个月俸禄大约是二两银子。

  可是这二两银子只是名义上的,因为大部分俸禄都被籍田给冲抵了。

  士兵们种田虽然不需要缴税,但是也不会领取这部分的俸禄,而且这部分税收抵扣的比他们能领到的钱要少的多。

  种地抵了一大半俸禄,朝廷每次征用劳役,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。

  而他们的收入,除了种地以外,就只有春秋置装费,出征补助等,不打仗的时候,他们可能连油盐都买不起。

  许多士兵当兵好几年,都不一定能攒到二两银子。

  第一舰队身为朱瞻基的亲军,待遇自然是最好的,但是每个月能领到的现银,也不会超过一两银子。

  文官的收入虽然低,但是没有军籍的限制,他们能收附田,光是这些免税的田地收入,就要远超士兵了。

  何况,他们还有各种其他收入,实际生活滋润的多了,还不用吃苦受累,去冒险。

  以第二舰队提督总兵易信为例,在东征东瀛之前,他可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出色的海军将领之一。

  但是辽东苦寒,出产不多,他纵使有五百亩免税田,实际收成也不多。

  要不是能喝点兵血,他连亲兵都养不起几个。

  所以在得到佐度岛的金矿收成的分成之后,他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中连岛的建设,中联伯府的建设上。

  这完全是穷人乍富,找不到南北了。

  要是文官,朱瞻基肯定毫不留情地将他削爵调职,但是因为知道他过去苦,朱瞻基就心软了,再给他一次机会。

  这样有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