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73章 坏消息_战朱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遍。军师也不知个中具体情况,只是听说了关于京城的流言。

  平江伯立刻明白了,“认了义妹吗?宫家倒是命好,认了英国公嫡长女为义妹。”

  等于是抱了英国公的大腿。

  平江伯沉吟了一番:“你的意思是说,这个穆俨,是英国公看准的女婿?”

  “是不是属下也不能确认。但这个穆俨,之前就随英国公一起平叛安南,这回让他领直隶精兵剿寇,只怕也是英国公的意思。看来英国公是想给他攒点军功。且这个穆大少爷,还是皇上的亲卫。”

  不管如何,平江伯都不能把他当一般士卒看待。

  平江伯思忖了一番,吩咐道:“命人往龟背岛的方向查访,务必要找到穆俨的下落。”

  “是!”

  而京城虽然没有受灾,但受的影响并不小。

  “姑娘,粮食价格还没怎么涨,盐价却涨了!现在一斤盐都要八十文了!”香草跑来跟霍惜汇报情况,嘴里啧啧感慨。

  “什么,一斤盐要八十文了!”

  跟着是霍惜的人都不是那种不食烟火的人,个个对经济庶务精通得很,听了这话,个个目瞪口呆看她。

  霍惜也狠吃了一惊。

  京城离盐场近,盐价并不贵,最贵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五文一斤,现在一斤盐要八十文了?

  那未产盐区,百姓还吃得起盐吗?

  “姑娘,听说是盐城、淮安那边,大风潮导致海水淹没盐仓,食盐被溶解,都泡了水,盐场现在也没法产盐,这盐价可不就蹭蹭往上涨嘛。姑娘,我们要不要囤些盐啊?”

  “盐能吃多少。”几个丫头觉得没必要。

  “可是万一食盐供应不足,越来越贵呢!”

  大家便纷纷看向霍惜。

  霍惜也没想到最先出现情况的是食盐。这价格涨得有些吓人。

  百姓能少吃点少喝点,衣服也能少穿,但不能不吃盐啊。自古因盐价的问题,产生的社会不安定问题,屡见不鲜。

  “去,问问二夫人那边,府里的囤盐情况,让她安排人去购买一些。另外,秋霜再回霍家一趟,看看你爹有没有消息送回,再让我爹娘去买一些盐囤着。”

  “是。”琥珀和秋霜应声,跑了出去。

  英国公府和霍家,在京城百姓还没怎么反应过来的时候,买了足够的食盐回家。

  等大伙反应过来时,盐店门口已排起长队,盐价已经涨到一百二十文了。

  因为大量囤积,造成盐店只开了半天门,就被逼着关门了,因为了没盐可卖了。

  越是没盐卖,那队伍排的越是长。

  皇上已开始下令,要求稳定盐价。盐价是没再涨了,但开始限量了,一天一人只限购半斤。

  慢慢地,连京郊及附近县镇的人都跑京城买盐来了。

  上街就看到街上的奇景,其他店都人少得很,只盐店门口排起长龙。

  就算宫中再怎么传出消息,说盐不缺,要求百姓不用大量囤盐,可盐店门口排队的人一点都没少。

  而霍惜拿到的抄录邸报,各地统计上来的死亡人数,说是杭州府,宁波,象山一带,冲毁庐舍十数万,漂流田禾十五万顷,淹死人口三万多。

  触目惊心。

  杨福等人传回消息,湖州,嘉兴等地受灾不大。

  虽遇大风大雨,但铺子还在,仓库里的货物被泡得并不多,也没伙计伤亡。松江那边也只受轻微波及。湖州的外叔祖一家也都安好。

  李峪舅舅已往杭州与杨福会合了。而外叔祖也帮着去查看湖州及嘉兴等地的蚕田了。

  正当霍惜松了一口气的时候,宫中开始传出更坏的消息。

  浙省的乌程、归安、德清三县发生疫病,死亡人口无数。

  隔两天,又收到奏报,宁波府的鄞县、葱溪、奉化、定海、象山五县发生疫病,死亡人数无计。

  杭州府的这个大风潮,发生在永乐十一年的五月。

  到了六月,浙江乌程、归安、德清三县疫,死一万零五百八十余人。七月,浙江宁波府鄞县、葱溪、奉化、定海、象山五县疫,死九千一百余人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