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9章 全要了_战朱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小娘子倒还真是不愁嫁,凭着一门手艺不仅能养活自己,嫁了人夫家都能养起来。闺中用的织机,娘家疼女儿的都会做为嫁妆陪嫁过去。”

  杨氏点头。看了霍惜一眼,将来惜儿要陪嫁什么?陪一条船?不不,打鱼太辛苦。要不,让惜儿也去学织布?将来也陪嫁一台织机?

  霍惜接到她的目光,机灵灵打了个抖。

  快步走向那些包着的布匹:“婶子,我能摸摸看吗?”

  “摸呗,买布还不让人摸啊?尽管摸。”

  杨氏回过神来,和霍惜站在布匹前,两手在衣裳上搓了又搓。手虽是干净的,但还是怕给人家干净的布匹上沾了灰。

  见她母女二人这样,赵钱氏心里更是高看了两分。很是热心地给她二人介绍。

  霍惜便上手去摸。

  棉布摸着最是舒服,手感柔软。棉麻摸着有一个个的小疙瘩,手感比棉布粗糙。细麻清凉,粗麻除了粗糙摸着还有些生硬。而葛麻是在麻料的基础上加了葛藤,摸着比纯麻料还粗糙。

  棉布柔软贴肤吸汗,但麻料硬挺透气。葛麻虽最低贱价钱最便宜,但它最结实耐穿,最得普通老百姓所喜欢。

  霍惜一边看这些布,一边想着家里的银子。

  家里如今买了新船,卖秃黄油得的,加上之前剩下的,能用的银子大概在二十两左右。

  她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
  “婶子,你这里都有什么布,葛麻又有多少?”霍惜一边说着一边拉了拉杨氏的衣裳。

  杨氏低头看她,见她朝她眨眼睛,心里一跳。这孩子又憋着主意了。便不说话,只听她说。

  赵钱氏环顾了一下架上,道:“葛麻最多,有十七匹。棉布有三匹,还有两匹棉麻,两匹细麻。”

  霍惜眼珠子转了转:“婶子,若是我把你这里的布全买了,你能跟布商一样的价卖给我不?”

  问完有些忐忑。

  她们这些织户,应该是有稳定的布商的。若是下次布商在她家收不到货,以后不来收了,倒是耽误她家生意。

  又挤出笑:“要不我一匹加一点钱?”

  嘶,把这里的布全买了?杨氏先是愣住,后又觉得肉疼。这孩子一会一个主意,不时憋个大招,她都害怕。

  赵钱氏也愣住了:“都,都要了?”

  霍惜仰着头看她,直冲着她点头。

  赵钱氏又看向杨氏。

  杨氏能怎么样?这孩子主意大着呢。也朝她笑,跟着点头。

  “那也不用多加钱。若你们要,我就跟布商的收购价一样卖给你们。”

  “那会不会布商看你不卖布给他了,下回不来收了?”霍惜有些担心。

  杨氏一听,也有些担心地看向她。

  赵钱氏笑了起来:“村里也不止一个布商来收布。没收到布只以为我卖给别人了,下回只会求着我的。放心吧。”

  霍惜便松了口气。

  见她真的想买,赵钱氏便让她母女一一看过布匹,双方无疑议,便开始结算价钱,总共四两又八百五十文。

  霍惜给了她五两,说可着剩下的钱给她拿些蔬菜。

  赵钱氏便领着她们去了菜园。

  菜园里,赵奶奶正抱着霍念,看杨福给菜蔬又是浇水又是拔草,拦了又拦,还是没拦住抢着干活的杨福。

  心里直感慨,穷苦家的孩子懂事体贴呐。

  图片里的布,是我在江南古镇买的土布,57cm*9m。古代一匹布到底多长多宽,一直没个标准。宽度要看织机大小,但总不会太宽,因为纬线是靠手动穿梭子达成的,肯定要在两臂可操作的距离内,太宽操作不便。至于长度,很多文献里都说,一个娴熟织工,一天能织一匹,若长度达二三十米,也是不小的难度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