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89章 再至淮安_战朱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高速公路,免征绿色农产品过路费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  是为鼓励商户往北边运送急需物资,而开的绿色通道。

  所以各路商家大多以运粮运建材为主,中间夹带各种物事。

  霍惜带来的两条船,一多半也是粮食和布匹。不要说商人奸滑,谁赚点钱容易呢?

  一行人在码头看货,见一绛州来的商人正在兜售他带来的澄泥砚,听那人自卖自夸,霍惜也挤上前去看。

  “我这砚大家知道吧,始于汉,盛于唐宋,可是四大名砚之一。以沉淀黄河千年的渍泥为原料,经特殊工艺制成……”

  那人说着两手各持一砚互击了一下。

  “看,质坚且耐磨,储墨不涸,积墨不腐,历寒不冰,呵气可研,不伤笔,不损毫,世间难寻的好物……”

  霍惜噗嗤就笑了。

  耳边不知怎的就响起:“来看一看,瞧一瞧勒,只要九十九,就要九十九,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……”

  她嘴角扬着,给牛掌柜使了个眼色。

  牛掌柜便挤上前拿了一方砚台过来给她看。

  她也不甚懂这些雅物。但觉雕工古仆大方,造型独特,旁边有一些读书人在一旁试,试完都掏钱买,想必是好的。

  苏喆、袁胜两位管事能当上管事,自然也是通文墨的。上前又辨又闻的,朝霍惜点头。霍惜便让他二位买了不少。

  让牛掌柜下回随船发回京城。

  江南文人墨客多,应该能卖得上价。

  在码头一边走一边看,又遇到一个西南来的布商。

  经讨价还价,用一百石胡椒,换了他手中所有的布匹。有麻布,土布,棉布,和二千匹蜀锦。双方皆大欢喜。

  “牛掌柜把二千匹蜀锦和几箱澄泥砚往京城送。麻布土布棉布我就带到北平。”

  “是。那另外一百石胡椒要不要放在淮安卖?”

  霍惜想了想,摇头,“我带着北上吧。”

  在淮安盘桓一日,又买了许多淮安土产,继续北上。

  在徐州看过铺子,未多停留,继续往济宁而去。

  济宁,南通徐州淮安、北接临清德州,直通京畿。船只到济宁须落帆停船,等提闸放水方能通过。

  每天最多时停留上千艘各类船只,已成为江北最大的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。

  每日里,河道内帆樯如林,舟船似练,船工摇桨击水喊号子声响彻云霄,运河两岸百物堆山,商贾云集,热闹非常。

  不输淮安。

  徐州、济宁码头都有宫家铺子,广丰水新开的铺子有赖宫家关照,顺顺当当地开业至今,已有不少营利。

  霍惜跟着两位管事去看完铺子,也不打算多留,正准备继续北上,香草却说申时有大雨,河上可能还会起风。

  两个管事没见识过香草的本事,这会抬头看了看阳光正盛的天空,望向香草的目光里尽是狐疑。

  “莫不是你这个丫头见济宁繁华热闹,就走不动道了?”

  香草朝他俩哼了声,“不信就算。只要姑娘信我就成。”说完看向霍惜。

  霍惜笑笑,抬头往天上看了看,想着船上又是布匹又是粮食的,若遭了风雨,怕是不妙。

  布匹容易起霉点,粮食受了潮容易发芽。

  “那我们在济宁停留一夜,明日卯时出发。”霍惜拍板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