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61章 还是得扣箩筐_战朱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磺在倭国不过几文一斤,运来明朝,却给价一贯。着实暴利。

  硫磺和焰硝军中通常用来制火器,明时已经有火器了。朱元璋和元朝干仗的时候就已经使用火铳了。

  所以霍惜才觉得库房里那一百石焰硝是个烫手货。

  如果能忽悠吴有才,把它出手,再换些别的紧俏货,是不是行得通呢?

  只是这焰硝是从卫朝商人手中收来的,若是倭国来的,一倒手即可获利几十倍。可要卖给市舶司,还得被压价,最后还得倒贴。

  即便不倒贴,那换什么呢?

  市舶司博买,通常不会给银子,都是能物换物。一堆洋商拿卫朝的铜钱?怕不是脑子进水了。金银数量卫朝也缺的很,也不会多付洋商金银。

  像倭国一般换生丝多。一驮铜,二百七十斤,通常能换丝八到十斤。运回倭国就是四五倍的利。

  但霍惜以焰硝换生丝?

  且不说焰硝能不能以成本价收回,若换成生丝,在卫朝境内销售,能赚几个钱?

  一百石焰硝,买来用了二百两出头,估计能换六百斤生丝,一斤生丝拿到市场上卖半两银,只得银三百两。

  她脑子进水了吗?冒着大风险,忽悠吴有才,得银百两不到?

  霍惜这个愁啊。

  那边卫菱都病好出医馆了,她想了几天愣是没想明白要如何操作。

  再说霍二淮那边,那天方婆子纠缠他,只拿到百十个铜板,不甘心,粘着他不走,就要跟着他。

  霍二淮也豁出去,愣是没回船上,也没回琼花巷小院。

  径直就去了外城码头,当搬夫搬货去。

  方婆子跟着他,见他在码头搬了一天的货,只得了二三十个铜板,最后席地而坐,跟搬夫扛夫挑夫们坐在一起啃灰面馒头。

  这方婆子能耐得住?搜刮了他得来的铜板,跑了。

  霍二淮这才回了船上。连着几天和杨氏带着霍念到外头收货卖货,就没靠近过京城水域。

  霍惜和杨福大大松了口气。霍二淮和杨氏拎得清,给子女省多少麻烦事哦。

  也不是不给养老银,霍二淮每年年终回去都给五两十两的。摊下来一月给养老银都快一两了,这已超出绝大多数人了。还不满足?

  他夫妻二人挣来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。养父母可以,可霍家一大子家都没分家,有屋有田,住一起,没道理要他一人养兄弟子侄全家。

  这日卫菱养好了病,要回家了。霍二淮去了医馆,给他结药费。又付了银子领了一些补养的药给他带回家巩固。

  因方婆子来闹,卫荷也只在船上住了一夜,心心念念着二舅家的船。

  天天在医馆里跟霍五娘叨叨。

  霍五娘被她叨得心头火热,问霍二淮:“二哥,你那样的一艘船要多少银子?”

  霍二淮看了她一眼:“你若有心,我倒是可以帮衬你们一把,帮你们置一艘小些的船,领着你们把路闯出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